列表页banner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详情页

托起“新农人”的“新希望”


来源: 作者:太谷农商行 马利芳 药丽伟 发布时间:[2025年08月12日]
分享至: 打印 大  中 

  走进太谷区郝村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区,连片的温室大棚如银色浪潮在阳光下铺展。看,村民们正忙着挑拣刚从大棚里采摘的西红柿,饱满的果实泛着诱人的光泽。一筐筐鲜红透亮的西红柿已经整装待发,即将从这片沃土启程,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将这份新鲜与甘甜送上餐桌。

  “2023年和朋友合伙办起益谷农业科技公司时,手里就3个旧大棚。今年想扩到12个棚搞集约化种植,光买智能温控设备就差一大截。”益谷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李某蹲在西红柿架旁,指尖轻抚着果实,算起了增收账,“太谷农商银行的100万元贷款到账那天,我连夜联系了山东的设备厂家。从最初建大棚、引进水肥一体栽培技术,到如今搞融资服务、拓展港澳大湾区销路,太谷农商银行的‘金融养分’从没断过。”

  这位曾在外打工的“新农人”,如今说起种植经头头是道。在他的手机里,存着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聊天记录:从2023年初次申请贷款时的忐忑,到去年引进新产品的及时沟通,再到今年扩产时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对接的截图,每一条信息都记录着企业成长的足迹。如今,这家集种苗培育、设施建设、蔬菜销售于一体的企业,已通过冷链物流将太谷的西红柿、彩椒送向上海、香港等地的超市货架。数据不会说谎:亩产销售额增加2000元,总产量提升10%,昔日的普通农田,如今成了名副其实的“致富棚”。

  这抹丰收的亮色背后,是太谷农商银行扎根乡村的初心和坚守。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活动开展以来,他们坚持常态化深入乡村院落、田间地头与产业园区,用脚步丈量民生需求,以行动践行服务初心。这一幕幕俯身基层的身影,正是太谷农商行将金融服务“搬”到村委会、大棚里的生动注脚。

  “以前贷款要跑镇上好几趟,现在在村口就能办。”村民张某拿着刚获批的10万元信用贷款合同,难掩激动,“银行的人比咱还清楚庄稼长势,知道啥时候最缺钱。”这样的便利,源于太谷农商银行的“整村授信+网格化服务”模式,组建21个工作组,挨家挨户采集信息,建立涵盖家庭收入、种植规模、信用记录的“农户档案”;现场审核资料、线上秒批贷款,提升贷款审批效率;针对农户需求精准推送种植技术资讯,从育苗期的水肥管理到收获期的市场行情。他们始终与广大农户并肩同行,一同探索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,一同参与果蔬种植转型的考察试验,从生产端、运输端、销售端全流程跟踪服务。截至目前,该行已累计向辖区发放涉农贷款15.29亿元,支持1350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产业,带动形成蔬菜、水果、文旅等10余条产业链。

  太谷农商银行正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,让更多村庄在田畴间种出希望,在大棚里收获幸福。当夕阳西下,最后一缕阳光穿过温室大棚的缝隙,洒在村民满载而归的笑脸上,晋中大地上的乡村振兴画卷,正因为这股温暖而有力的金融力量,愈发鲜亮动人。